日均50万人次!当一间派出所遇上春运“顶流”

除夕将至,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,广州南站迎来春运客流高峰。作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,广州南站日均接发旅客 50 万人次左右,高峰期超过 80 万人次。 对超大规模的车站来说,安全无疑是"头等大事"。那么,这座"顶流"车站顺畅运转背后是谁在默默守护?成千上万旅客来来往往,是谁在维持秩序?年复一年的春运安保,是谁在坚守一线?不妨跟着记者的脚步,一起走进广州南站广场,从一间少有人知道名字的派出所里寻找答案。 春节前夕,记者走进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新客运站派出所,连续多日跟随民警在管辖的广...


除夕将至,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,广州南站迎来春运客流高峰。作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,广州南站日均接发旅客 50 万人次左右,高峰期超过 80 万人次。

对超大规模的车站来说,安全无疑是"头等大事"。那么,这座"顶流"车站顺畅运转背后是谁在默默守护?成千上万旅客来来往往,是谁在维持秩序?年复一年的春运安保,是谁在坚守一线?不妨跟着记者的脚步,一起走进广州南站广场,从一间少有人知道名字的派出所里寻找答案。

春节前夕,记者走进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新客运站派出所,连续多日跟随民警在管辖的广州南站广场巡逻、出警,记录他们在不到 5 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守护故事。

地点 1:广州南站东广场

春运誓师大会结束,随即接到寻物求助

"一、二、三、四!" 1 月 14 日上午,春运首日,广州南站东广场传来整齐且有力的口号声。当天,广州南站地区的公安、交通、卫健等单位的 400 余人集结,举行 2025 年春运誓师仪式,郑重承诺保障旅客平安顺畅出行。

自此,广州南站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正式开启,新客运站派出所也进入"春运模式"。

仪式甫一结束,值班民警叶瑞洪麻利地系上勤务腰带,准备带着辅警在东广场开展巡逻。他刚走到门口,一名黑衣女子急匆匆地跑进派出所,举着手机求助警察。"我的平板掉了,定位显示在这里,我找不到。"

接警台前,辅警区健凌连忙接过手机,放大地图仔细辨认位置,"这个应该是 P3 停车场,你怎么弄丢的?东西有什么特征?"黑衣女子喘匀气,赶紧说明情况。十多分钟前,她把老人家和孩子送上高铁,往外走时听到手机发出警报,一翻袋子发现随身带的平板不见了。"手机上有定位工具,但南站太大了,感觉自己找很困难。"于是,她直奔派出所。

站在旁边的叶瑞洪听完了全过程,随即安排 2 名辅警开巡逻车,载着失主前往现场搜查。然而,他们走遍了整个 P3 停车场,并未找到平板。吊诡的是,该女子刷新手机定位软件,竟然看到平板"瞬间转移"到清远飞来峡,还在持续前行。

得知这一线索后,叶瑞洪判断,平板大概率是在广州南站出发平台遗失。"因为停车场正上方就是高铁轨道,定位软件不能精准显示到哪一层。"据此,他认为,可能有人在失主身后捡到平板,然后坐高铁离开了。于是,叶瑞洪建议失主,联系铁路公安广州南站派出所反映情况。"假如没搞定,再回我们派出所",他还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。

结果,不到 5 分钟,正在巡逻的叶瑞洪再次碰到失主,她欣喜地"汇报"进展:"平板找到了,之前掉在地上被人捡到,交给了我的家人,带着上了高铁。"原来是虚惊一场,叶瑞洪也笑了:"找回就好。"

叶瑞洪的精准判断,不仅源自在广州南站广场工作 15 年积攒的经验,更主要的原因是新客运站派出所每天都会接到类似求助。包括但不限于:为了赶车挂在行李箱上的化妆包掉在路上,保洁人员捡到孩子的玩具箱,等等。

"在广场上丢东西,其实很难找。"相比高铁的封闭空间,叶瑞洪解释道,广场出口多、流动性强,"麻雀虽小、五脏俱全,影响因素更为复杂。"他也坦言,"对于市民求助寻找失物,不管东西便宜、贵重,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,能找的都会想办法帮忙找。"除此之外,叶瑞洪和同事们也经常帮旅客找人。比如小孩走丢、朋友互相找不到对方,等等。

地点 2:广州南站广场及周边

火车站广场无小事,处警能多快就多快

"你们是从 1 号桥墩到 11 号桥墩,负责单边的南路……"下午 2 时,二三十名民警在新客运站派出所门口列队,新客运站派出所二级警长黄胜峰有条不紊地布置执勤任务。接着,他们分组前往东西广场及周边进行不间断巡逻,"确保旅客顺利到达南站,平安离开南站。"

据黄胜峰介绍,春运开始后,番禺公安陆续从各单位抽调人员,一天两班倒支援广州南站广场安保,增加见警率。"加强路面的武装震慑,实现防控无死角;有需要的群众也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警察。"以广场两侧的南路、北路为例,一个路段内外侧各有一组人,对向巡逻。这样一来,一个巡组走过去,背后有另一个巡组覆盖。

巡逻途中,他们同时要处理司乘、拉客等常见纠纷。黄胜峰举例道,有的是乘客酒后呕吐造成司机车辆污损,有的是司机和乘客谈不妥高速费。针对拉客对他人造成滋扰的行为,他们巡逻时会通过扩音器提示不要乘坐非法营运车辆,以免被骗被造成损失。

之所以安排如此细致,是因为对新客运站派出所来说,一旦客流量增加,对治安形势的考验也会随之增加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广州南站高峰期一个小时到达和发送有六七万人。"如果疏通不出去,交通停滞,治安问题就来了。"

一个不到 5 平方公里的广场,为什么治安秩序如此重要?新客运站派出所副所长陈炜洵一语道破:因为是广州南站。

作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,广州南站迎来送往的旅客数以千万计,到发列车直接连通全国 23 个省级行政区。一丁点小问题,放在此背景下,都会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。故而,陈炜洵直言不讳,接到警情,他们必须最快时间到场,最快速度处理。"能快一分钟,就快一分钟。"

即便到了夜间,列车停运,高铁站关闭,新客运站派出所民警仍然不能放松警惕。"人少不代表我们没有任务。"陈炜洵举了一个简单真实的例子:有些务工人员舍不得住宾馆,会选择在广场上找个地方将就一晚。有人,就意味着需要妥善的服务和管理,他们必须要打醒十二分精神。

地点 3:广州南站西广场警务室

这个地方成了群众的"万能"求助站

傍晚,夜幕降临,广州南站西广场警务室门口的警灯亮起。红蓝灯光,交替闪烁,成为广场上最显眼的存在。

"这里可以充电吗?"一位瘦削的中年男子走进去,试探着求助。

"可以,你进来吧。"民警梁健强干脆利落地回答,浑厚爽朗的声音填满了整个警务室。

梁健强指着墙角,清晰地告知其充电口的位置。看到男子插上电后手机没有反应,他贴心地宽慰对方:"没电关机了,要等一会儿屏幕才能显示。"男子告诉他,自己和亲戚从深圳回到广州,本来打算叫个顺风车回肇庆,结果手机没电,寸步难行。梁健强点点头,让他安心充电,还调侃道:"不用急,这里不是按时收费,慢慢来。"

对于这样的需求,梁健强早就习以为常,"天天都有人来充电。"此前,警务室改造时,本来计划拆掉充电口,他和同事们都觉得对旅客用处非常大,丝毫不亚于"救命稻草",便保留至今。

聊起这段小插曲,梁健强笑着感叹:"大家都把警务室当成万能的。"旁边,进来充电的男子抬起头附和。"之前在周围走了很多地方,有些商店不敢走进去,只有这里可以放心进来。"

那天晚上,群众眼中"万能"的警务室,帮一位带着 2 个孩子的妈妈指引乘坐网约车的方向,帮一位大叔解决手机没信号的问题,帮一位阿姨加了热水,借给一位大姐一张白纸,以及告知若干位旅客 P3 停车场的位置。

"那个地方明明就在眼前,他们还是要问一下,才安心。"在新客运站派出所工作快 7 年,梁健强逐渐摸索出群众此举的心理状态,"人对不确定的事都有一种恐惧,与生俱来的,警察穿着制服,自然有可信度,我也可以理解。"

在理解的基础上,梁健强慢慢融入火车站广场,甚至养成了过去不会有的习惯——随身带点现金。遇到处境窘迫的旅客,他就自掏腰包帮对方一把。有次,一个大哥问他借 30 块,想凑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。"一个成年人,要不是实在没办法,不会轻易开这个口。"最后,梁健强收下大哥的 200 多块现金,一次性转了 300 多块到对方卡上。"我当然不是每天都做这种事,但一年下来,总归会碰上这些需要帮助的人。"今年元旦,梁健强又到银行取了 10 张崭新的一百块,叠整齐、折成小方块,放进警用装备腰带包里,以备不时之需。

时间到了深夜,警务室外,又有一群旅客拎着大包小包走过。梁健强站在接警台后,手撑在桌子上,望着门口掠过的身影,轻轻地说了一句:"看着别人回家,还是挺高兴的。"

记者手记:

想回家的人为什么没回家?

我和同事第一次到新客运站派出所,副所长陈炜洵介绍派出所基础情况,随口提到:不少民警是从广州南站启用开始,就到了这里执勤。当时,就有个好奇的种子埋在我心里:年复一年参与春运安保工作,送群众启程回家,警察会是怎样一种心情?蹲点采访期间,我向多位民警提了这个问题,听到了这些回答——

"只能先顾全大家,才能想到小家。"对民警黄胜峰来说,在派出所工作了十多年,才更加深刻体会到当警察的真正意义。他年轻时,觉得当警察特别威风,才选择考警队。在基层摸爬滚打半辈子,黄胜峰每天跟琐碎的平凡事打交道,反而找到这份职业的成就感。"巡逻保障旅客安全有意义,帮旅客找人找物也有意义。"直到现在,他的想法依然没有变:当警察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。

对辅警郭嘉良来说,每天在警务室帮旅客解决那些不属于分内工作的小事,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。"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,只要不是过分无理的要求,能帮就帮。"甚至,他希望只有问路这种小事,"没大事发生,证明治安好。"

对民警叶瑞洪来说,看着大家拉着行李回家,他也有回家的冲动。虽然,他的老家就在广州南沙,但因为常年在火车站工作,能回去的次数并不多,春节这类节假日更是如此。叶瑞洪直言,他其实很享受这份职业创造的价值感。"南站治安环境越来越好,这么多旅客安心回家,我辛苦一点也愿意。"

对这群民警来说,或许每天执勤碰到的只有普普通通的小事。在此之前,我总觉得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会枯燥,但他们告诉我:表面上看是一样的,其实每天都不同。而唯一不变的是,希望旅客们平安回家。这是他们的心愿,也是我们的心愿。

策划 | 黄丽娜 侯恕望

统筹 | 宋金峪 张璐瑶

文字 | 鄢敏 李焕坤

拍摄 | 钟振彬

剪辑 | 王绮静

设计 | 张惠鑫 麦宇恒 余梓涛

海报 | 麦宇恒 余梓涛

时政新闻部 音视频部 联合出品



相关资讯